(一)突出市场主体发展,着力提升营商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市场准入便利化改革。探索构建“1+N”智慧登记模式,推动市场主体登记全类型、全环节、全流程网上办、掌上办、马上办和同城通办。全面推进“宿e查”小程序查询和跨省迁移改革,完成《市场主体登记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规范》江苏省地方标准申报工作。加强企业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融合认证,在特种设备、执法办案、电子交易等领域创新开展多元化鉴证增值服务。深化僵尸主体强制退出机制建设,创新建立个体工商户强制退出“剔销制度”。加强新形势下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改革的研究探索,努力提升“准入即准营”工作水平。大力实施企业降本减负助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严格落实“苏政42条”“市30条”,对住宿餐饮企业减半收取电梯、锅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和监督检验费用,对小微企业委托的产品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费用减半收取,对个体户委托的产品质量检验、计量检测和特种设备检验费用减半收取。优化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实施“容缺”受理,简化经营异常名录信用修复流程,材料齐全的,修复时限由5个工作日缩短为当日办结。组织开展涉企收费检查,着力查处一批水电气暖、中介机构和金融服务领域价格违法行为。充分发挥招商服务中心作用,在强化全员招商、信息招商工作基础上,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转型升级等一揽子服务。构建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促进体系。深化小微企业大数据研究,推动大数据产、学、研融合发展,创新监、防、控、服市场监管模式,支持社区、村镇、园区、孵化基地开展个体户集中登记。年底之前探索制定个体户活跃度分析模型宿迁地方标准。
(二)突出公平竞争维护,着力整治市场失序问题。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强化政策宣贯,不断提高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社会知晓度和政策制定部门的重视度。强化抽查考核,引导成员单位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增强自我审查能力。强化智慧监管,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智慧监测系统建设,借助科技赋能切实提高监管的及时性、有效性。10月底之前,完成存量文件导入筛查工作。加强价格和广告监管。围绕教育收费、医疗服务收费、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物业服务收费等热点投诉问题,不断加强民生领域价格监督检查,年内力争查办典型案件3个以上。加强“涉老”产品、疫情药品、教育培训、医美服务等广告监管,依法打击设计、制作、发布违法虚假广告行为。加强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深入总结推广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宿迁经验”。积极争取省社会信用综合管理部门支持,在网络市场领域试点建立行业信用评价机制。强化执法协作,加强与上海、杭州、苏州等地监管协作,深化与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政企合作,力争加入长三角地区网络交易一体化监管城市群。
(三)突出质量强市建设,着力推进质量提升工作。创新质量管理,促进质量提升。强化品牌培育,实施“精品”战略,引导行业龙头企业争创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推动省长质量奖“江苏精品”和省质量信用AAA、AA级工业企业数量实现新突破。以组建高端家居产业链党建联盟为契机,持续优化市长质量奖和“宿迁精品”评价机制,省质量工作专项考核力争进入A等次,消费品质量合格率跻身三类地区上游。夯实质量基础,提升支撑能力。强化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要素集成融合,搭建“宿迁质量小站”,为产业集群和产业链质量升级提供“一站式”服务。围绕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公共服务等行业,全面实施“标准化+”行动,引导新亚强、阿尔法药业制定国际标准,支持“沭阳地柏”制定地理标志保护地方标准,申报江苏省地方标准2个、省级以上标准化项目4个。10月底前,建成全市强制性产品认证获证组织基础数据库。推动科技创新,强化技术保障。加强计量检测能力建设,新建立式金属罐、液化天然气加气机项目,实现市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27项强检项目全覆盖。加强药品检测能力建设,新增中药饮片农药残留等项目资质,实现化妆品检验能力零突破。加强产品检测能力建设,打造宿迁质检主体实验室1+3模式,保障洋河实验室、耿车实验室、高新区实验室正常运行,年底前新增能力提升项目2个。加强纤维检测能力建设,年底前完成蚕茧干茧及生丝检验关键设备升级改造。
(四)突出创新驱动赋能,着力强化知识产权工作。激励创造运用。加强对基层和企业的业务指导,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招商引资企业重点帮扶联络机制,推动专利、商标产出数量增速不低于25%,年内再培育地理标志商标(产品)2件以上,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8件,万企有效注册商标企业数接近1000户。大力培育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年内确保再增加国家知识产权优势和示范企业5户。全力推动金融机构持续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确保全年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8亿元以上,210户科技型企业获得贷款支持。持续开展知识产权强企强链计划,不断扩大知识产权证券化实施范围,推动“苏地优品”“宿有千香”与京东平台合作,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金字招牌。加大保护力度。健全行政裁决行政指导机制,对交办县区办理的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开展跟踪督查,确保2023年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不低于43件。完善知识产权行政裁决技术支撑机制,依托区块链、云技术,联合市法院共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证据核验平台,为知识产权行政裁决提供技术分析支持。推行技术调查官参与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案工作制度,一季度完成技术调查官公开选聘。探索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信用监管机制,与法院系统共同探索实施知识产权严重违法失信惩戒措施,对有重大侵权、重复侵权行为实行“黑名单”管理,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等违法违规行为。优化管理服务。积极打造市级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全力构建省市县乡上下贯通、资源共享、服务高效的“1+5+N”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会同宿城区政府和市科技局,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争取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筹建。
(五)突出民生安全保障,着力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坚持以“两个责任”落实为抓手,全面推进食品安全分层分级包保,进一步压紧压实党政同责和属地责任,年内开展四级包保督导不少于1次。指导泗阳水饺、洋河生物科技等食品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推动食品工业企业转型升级。2023年底前,全市规模以上乳制品肉制品生产企业HACCP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比率达100%。聚焦“一老一小”,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专项治理。强化学校食堂“阳光直采”平台管理属地责任,夯实网络餐饮平台和服务提供者主体责任,落实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各项要求,集体用餐配送企业“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强化“你点我检”服务品牌建设,全年完成食品抽检不低于3万批次、完成食用农产品快检19万批次。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充分发挥疫情药品稳质保供牵头作用,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和舆情动态,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药价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药品药械质量安全监管,围绕器械经营重点监管品种目录,科学设定监管等级,均衡实施分级监管。深化零售药店阴凉区温度监测,实现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库房温湿度监测系统全覆盖,药品经营使用单位检查覆盖率不低于35%。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突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组织实施城镇燃气管道减压阀之前联接部分专项检查,部署开展老旧电梯安全专项整治,全力推动叉车安全监管综合治理,全面实施气瓶“阳光充装”。探索打造特种设备公共服务体系,整合96333和12315热线资源,推动成立市政府12345政务热线分中心。以总局“企业主体责任推进年”活动为契机,深化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建设,3月底前完成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清单修订。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聚焦“衣食住行”,对危险化学品、学生校服、儿童玩具、老年用品、家装建材、劳保用品、消防产品、电动自行车、钢筋水泥、电线电缆等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实行全覆盖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六)突出监管效能提升,着力完善监管方法手段。创新推动跨市域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认真总结泗阳县与淮安区跨市域、泗阳县与泗洪县跨县域联合抽查试点经验,优化联合机制,细化联合内容,固化联合原则,围绕重点产业链、主要业务链,实施跨区域双随机部门联合监管,对联合检查发现的问题,情节轻微的责令现场整改,违反法律法规的由属地部门依法列异或立案调查,后续处置及行政处罚情况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时公示。2023年优先选择白酒产业生产、销售、维权全产业链开展跨市域跨部门联合抽查试点。完善信用监管。全面实施“信用分级分类+双随机差异化”监管,推动市级职能部门完善数据模型、健全数据结构、提升数据质量,做到分级科学、分类合理,确保画像精准、监管单位。推动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规范运用重点领域信用监管、承诺信用监管、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全面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管理,10月底前在食品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等领域率先实现全覆盖。强化智慧监管。按照“构架体系一体化、平台能力一体化、应用感知一体化”的要求,加快推进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建设,着力破解全局50多个系统互不相通、数据壁垒突出问题,落实好数据资源中心、数据服务平台、数据安全防护建设任务,确保 6月底前全面部署应用。
(七)突出市场环境净化,着力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完善执法协作体系。强化系统内部协作,向上与省局保持紧密联系,主动请示汇报,参与案件研讨和执法实务,积极争取省局支持帮助;向下与县区局、基层分局加强联系、紧密协作,通过联办交办督办等方式,构建全市执法办案“一盘棋”。强化部门之间协作,推进行刑衔接,拓展衔接内容,实现市场监管与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部门全面联动;推进行纪衔接,主动接受纪委监委的监督监察,对于案件查办中发现的涉嫌违纪问题及时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强化区域之间协作,充分利用淮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市场监管执法协作机制作用,不断提升我市跨区域执法工作水平。加大案件查办力度。深入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药品医疗器械领域“雳剑”行动和“暴风”行动,落实举报奖励,实施精准打击,针对性地培养一批重点行业“内部吹哨人”,集中查办一批隐秘性强、影响力大的典型案件、大要案件,坚决纠治一批行业潜规则。加强重点领域行业乱象治理,深入分析行业乱象规律特征和症结难点,通过建章立制,补齐短板漏洞,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强化消费维权。完善12315热线接处工作机制,固化12315接线流程,实现与12345、智慧315数据共联共享,保障12315热线和全国12315平台对接顺畅、稳定运行。建立职业打假应对机制,会同法院、公安等部门建立有效应对恶意索赔恶意举报行为工作制度,年底前制定出台处置恶意投诉举报行为暂行规定。优化工作提醒督导机制,推动县区局重视投诉举报工作,进一步提升投诉举报事件按时处置率和工作效能。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制度体系建设,高质量完成《宿迁市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政府立法。加快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贯彻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从事前、事中、事后规范执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对不予立案、从轻、减轻及复议诉讼纠错、败诉案件开展专项检查。完善行政复议和应诉流程,确保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