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政府信息公开

名称 宿迁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
索引号 014319653/2022-00003 分类 规划计划   其他    其他
发布机构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公开日期 2022-01-05
文号 关键词
文件下载
时效

宿迁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

宿迁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宿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发展迈进的重要时期,是宿迁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治理水平、增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支撑“强富美高”全面小康新宿迁建设的关键阶段。为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发展水平,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支撑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根据《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江苏省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立足宿迁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宿迁市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为统领,紧贴地方发展需要,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聚力高质量发展,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助力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顺利完成了“十三五”时期知识产权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为“十四五”及中长期知识产权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知识产权宏观管理成效显著。在国家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实现了市、县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的历史性重构,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工作整体融入市场监管体系,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大格局初步形成。调整优化了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组成人员和工作职责,每年不定期召开全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研究部署知识产权重点工作;市委、市政府将“专利质量”“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企业新增发明专利”等指标纳入市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考核体系加以推进,先后出台《宿迁市专利奖励办法》《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宿迁市专利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全市上下更加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市、县两级知识产权经费投入较“十二五”翻了一番,基层知识产权工作力量也得到充实。截至2020年,全市创建江苏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示范县1个,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5个,江苏省版权示范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1个,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2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2个。

2.知识产权创造实现了量质齐升。不断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专利创造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推动了各县区、园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知识产权创造的激励政策,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从“十二五”末的9507件、5151件跃升至2020年的20680件、13960件,分别增长了1.8倍和1.7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1.17件增加到4.46件,增长了2.8倍;大力培育商标品牌,商标申请量、注册量从“十二五”末的5036件、3597件跃升至2020年的30759件和19716件,分别增长了5.1倍和4.5倍,有效商标注册量从13258件跃升至70365件,增长了4.3倍,全市万企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数达864.78家,居全省第7位,新增地理标志商标5件,累计达到12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9件;加快培育精品版权作品,引导和支持动漫、软件、文化创意等产业领域的优质版权创造,版权登记量快速增长,从“十二五”末的100件,跃升至2020年的11439件;打造一批区域特色农产品公共品牌,农产品地理标志达23件。

3.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更加优化。建立“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手段,重点领域监管、投诉举报为补充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知识产权监管模式知识产权执法队伍逐步稳定。推行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试点,办理专利纠纷裁决案件20件。探索知识产权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成立4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挂牌宿迁知识产权仲裁院。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初步建成,组建宿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服务功能延伸到三县两区,维权援助工作迈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知识产权审判进一步优化,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获批200万以下非技术类知识产权管辖权市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485件,其中民事案件2396件,刑事案件87件,行政案件2件。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412件,其中民事案件2325件,刑事案件85件,行政案件2件。

4.知识产权运用效果显著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全市新增知识产权贯标备案企业350户,累计达到600户,50余家企业承担省、市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评选出三届宿迁市专利奖,近80件在宿转化且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专利成果得到市政府表彰奖励,江苏斯迪克新材料有限公司获批承担省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项目,实现宿迁承担该项目零的突破;企业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占比分别达到83%86.5%,拥有有效发明专利企业数达768户。拥有注册商标企业1.3万户,农产品地理标志实现销售额47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48.8亿元。大力推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近30户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3.5亿元,较“十二五”期间翻了两番。

5.知识产权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市知识产权服务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本土主营专利代理机构达3家,外地在宿设立的分支机构9家,商标代理机构90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市本级成立了宿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挂宿迁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和维权援助中心牌子,建成了苏北首个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受理窗口,累计受理商标注册3692件,接受咨询14768人次,直接服务市场主体1800余户,设立版权工作站9个,形成了全市县区工作站全覆盖的版权服务网络,成立南京专利代办处宿迁工作站,宿迁成为苏北首个专利商标一窗通办的设区市。

6.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成果丰硕。建成宿迁市知识产权培训(宿迁学院)基地,培养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510人,培训企业知识产权高管320人次,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责人进行了知识产权轮训。全市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成绩斐然, 5所中小学获批江苏省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 5所中小学获批宿迁市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全市累计拥有专利代理师(执业)32人,省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10人,知识产权中高级职称人才15人。

(二)面临形势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知识产权各项工作得到快速发展,知识产权对区域发展的支撑、引领和保障作用得到了显著加强,但依然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客观地看,受产业发展层次不高、创新型企业不和高校科研院所匮乏等因素制约,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的不均衡发展问题仍还存在,高质量知识产权积累不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与知识产权保护需求之间仍有差距;知识产权运用还处在较低层次;知识产权服务规模、质量还有待提高;知识产权信用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

“十四五”时期,是宿迁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推进“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实现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宿迁知识产权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从国际层面来看,新一轮技术革命将带来全球发展格局的新变化,知识产权竞争将在全球竞争中发挥主导作用,知识产权将成为全球各国各地区最重要的发展要素之一。全国形势来看,知识产权将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将进一步加快,知识产权的稳健发展将成为各地方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从全省来看,我省正处在奋力建设科技强省、制造强省、开放强省、知识产权强省的新发展阶段,深化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积极构建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迫切需要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励创新的制度作用。从全市来看,我市已迈入工业化中期,将进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共同发展的加速期在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已经全面启动,6+3+X”现代产业体系和20条重点产业链培育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知识产权激励创新、保护创新支撑新型工业化的作用将得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引领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产品品牌化的价值将得以充分显现知识产权与信息化的赋能和驱动作用得以相互促进、充分融合知识产权促进城市集聚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能力作用将得以充分保障,宿迁知识产权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良机。

与此同时,国际知识产权竞争形势日趋激烈,国内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也为地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宿迁亟需解决好知识产权创新要素资源相对不足、市场主体知识产权保护需求日益增加、知识产权支撑区域发展的作用亟待释放等重点问题。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围绕为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贡献宿迁力量总目标,紧扣“把改革创新的基因注入现代化,谱写新时代春到上塘的传奇”总要求,以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为主攻方向,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标准保护、高效益运用、高水平服务,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竞争力,为宿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不断把“强富美高”新宿迁建设推向前进。

(二)基本原则

坚持高质量发展。把握稳中求进、以质为先的总基调,更加注重质量效率,优化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机制,健全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高效益知识产权转化运营机制,增强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能力,以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为目标,立足宿迁知识产权发展实际,开拓创新、先行先试,按照走在苏北前列、快于全省平均、领先区域发展、赶超全国梯队的要求,积极探索宿迁知识产权发展新思路、新举措,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有效衔接,推动形成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发展模式。

坚持融合发展。准确把握知识产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把知识产权放在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对外开放、风险防控、营商环境优化等大局中谋划推进,加强知识产权体系与科技创新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对外贸易体系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激励创新、打造品牌、规范市场秩序、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作用。

(三)发展目标

2025年,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特色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全国领先,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主要指标大幅增长,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显著提升,具备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的基本条件。

——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显著优化。市场监管体系下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职能清晰且合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有效运行,基层知识产权工作力量显著增强。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机制高效运行,议事能力显著提高。知识产权信用体系日趋完善,联合惩戒和奖励激励社会成效显著。新增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单位2个,新增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区域示范单位2个,新增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2个,新增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园区1个,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1个,试点园区1个,全市各县区、各省级以上开发区实现省级以上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全覆盖。

——知识产权创造稳量提质。以质量为导向的知识产权创造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各类型知识产权的创造与培育活力旺盛。区域重点产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增强,数量稳步增长,质量大幅提升。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翻番,达到2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发明专利企业占比超80%,万人一般作品登记量超过130件,万企拥有有效注册商标企业数达1200户,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超过28件,地理标志产品和商标达20件。

——知识产权保护生态体系营造取得实效。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格局得以全面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得到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绩效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司法保护、行政执法、调解仲裁、社会监督等不断完善,重点领域和新兴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取得新突破。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一批市内重点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共治体系初步建成。获批中国(宿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新增省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2家,成立知识产权非诉纠纷解决机构10,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85分以上。

——知识产权运用水平显著增强。知识产权成为打造自主可控产业体系的关键因素,成为区域龙头骨干企业上市融资、合作谈判、规模发展的重要指标,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率逐年增长,参与知识产权贯标企业数量再翻一番,累计达到1200户,年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到4亿元,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链打造12个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构建产业专利池,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一批高知名度商标品牌,围绕创意、动漫、文旅等区域特色,挖掘一批优质版权资源,围绕区域特色农产品,打造享誉国内外的农产品公共品牌

——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以中国(宿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为统领,持续优化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宿迁受理窗口、南京专利代办处宿迁工作站服务效能,打造宿迁市知识产权大数据公共平台,构建省、市、县三级资源共享、上线贯通、协同一致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知识产权市场化服务竞相发展。招引1个高水平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落户宿迁,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再翻一番,达到20家,全市专利代理率超90%商标代理机构良性发展,探索建设12个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全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亿元。

——知识产权人才与宣教工作取得新突破。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不断优化,全市知识产权人才梯队不断完善建设3所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职业院校)和23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研究中心,新增2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30所市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学校。组织中小微企业参训2000人次,培训重点产业链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知识产权师1000人次,新增知识产权骨干人才100人。知识产权宣传工作常态化、多样化发展,推动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社会氛围

宿迁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核心指标

分类

核心指标

单位

2020年

2025年目标

知识产权产出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4.46

10

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1.03

2

万人一般作品登记量

80

130

地理标志数量(三类)

28

45

知识产权管理

万企拥有有效注册商标企业数

800

1200

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备案数

600

1200

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

80

>85

“正版正货”示范街区

5

10

知识产权运用

产业知识产权联盟

0

2

年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

亿元

1.2

>4

知识产权服务

专利代理机构数量

12

20

专利商标代理率

%

80%

>90%

知识产权人才

知识产权培训基地

0

>2

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

0

3

省、市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

示范学校

3/5

5/30

中小微企业和重点企业培训

人次

800/500

2000/1000

三、主要任务

(一)持续优化知识产权政策和管理体制机制

1.优化完善全市知识产权激励政策。整合完善市本级知识产权激励政策,设置市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形成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闭环,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全链条;各县区根据各地实际,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力争全市各级财政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同比十三五再翻一番,达到5000万元左右。

2.优化知识产权管理机制体制。充分发挥省市场监管局与市政府工作会商机制作用,争取各方支持,不断优化市场监管体系下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强化市、县知识产权议事协调机构建设,定期召开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研究讨论知识产权领域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形成共同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的良好氛围;充实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事业单位力量,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职责,在市、县市场监管事业单位改革中,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

3.强化区域知识产权试点示范。打造知识产权强县强区,加大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示范县区工作推进力度,以知识产权与县域创新发展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为着力点,以知识产权改革和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县域知识产权宏观管理能力和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力争全市三县两区都建成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示范县(区)。打造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加强园区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园区开展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整合知识产权管理职能,明确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集中管理机构,完善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力争全市7个开发区全部进入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序列,新增2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力争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园区取得突破。

(二)大力推进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

4.大力培育高价值专利深入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围绕重点培育的20条产业链建设20家左右市级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持续开展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专利布局,推动重点产业关键技术自主专利权大幅提升,打造一批产学研服联合培育高价值专利示范样板。继续做好宿迁专利奖的申报与评审工作,完善专利奖评审标准,凸显专利质量导向,并适当增加奖励数量,适当提高奖励力度。建立重大创新载体挂钩联系制度,推动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信息资源、服务资源向重大创新载体汇聚,围绕创新研发活动开展针对性指导服务,推动重大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高价值专利。

5.大力培育高知名度商标品牌。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持续推进“一企一标”“一社一标”工程,提升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型企业的注册商标拥有率。鼓“走出去”企业商标先行,在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申请注册国(境)外商标,出口销售品质优良的自主品牌产品。实施商标品牌价值提升工程,支持企业加大商标品牌策划和经营力度,通过加强自主创新、质量管理、市场营销、文化建设等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商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健全产业集群品牌培育机制,引导有关组织围绕宿迁特色产业申请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打造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区域公共品牌。完善“宿迁精品”标准体系、评价机制和认证制度,打造宿迁质量品牌形象。持续开展“宿有千香”等自主品牌产品展销活动,提升宿迁品牌在国内外的市场认可度和影响力。

6.大力挖掘优质版权资源。继续抓好一般作品著作权免费登记工作,提高作品登记数量和质量。鼓励各类作品及时登记,运用时间戳、区块链等新技术提高作品登记效用,实现快登快查。鼓励文化内容和工业制造两大领域的原始创作和衍生开发,对优秀作品创作和宣传推介活动给予支持,促进优秀版权作品和版权产品不断涌现,打造一批精品版权

7.大力培育其他高价值知识产权。在先进存储、先进计算、高端封装测试、关键装备材料、新一代半导体技术等领域建设创新平台,支持集成电路企业、软件企业进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软件著作权登记,推动重要行业和重点领域使用正版软件。实施优质农作物和林木新品种培育计划,支持水稻、小麦、棉花、玉米、大豆、蔬菜等主要农作物和林木新品种选育。

(三)严格知识产权保护

8.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制定《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明确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举措和制度保障健全联席会议机制,强化部门协作,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专项基金聚合知识产权保护动能。深化知识产权民行刑“三合一”审判机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协作机制,参与和推动长三角地区、淮河生态经济区、淮海经济区知识产权保护的协作和一致行动。   

9.构建更加严密高效保护体系。推进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科学合理适用,严厉打击知识产权恶意诉讼、虚假诉讼完善行刑衔接、行纪衔接制度,限时督办知识产权重大刑事案件,加大知识产权刑事犯罪打击力度。健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系,全面推行知识产权“双随机 一公开”监管制度和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制度。构建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政企合作模式,加大线上线下源头追溯和打击力度。编制海外维权应对指南,指导企业建设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体系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应用,探索云存证技术、技术调查官的引入和运用。

10.完善更加便捷社会共治体系。申报和建设中国(宿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支持各地设立县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创建市、县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为权利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鼓励行业协会商会成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与法院开展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支持仲裁机构建设知识产权仲裁业务平台,完善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规则,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纠纷仲裁。指导电子商务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建立企业、行业和产业园区知识产权专员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知识产权社会治理。

11. 健全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加强对知识产权领域的恶意抢注、恶意侵权和恶意诉讼等失信行为的防控和惩戒,依法归集知识产权行政监管、行政裁决、行政处罚和司法审判等信息,健全知识产权失信惩戒和信奖励机制。培育版权示范单位、版权示范园区(基地),推动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引导商贸街区专业市场“正版正货”承诺推进计划加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的培育力度,积极创建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园区)和保护示范区,构筑知识产权信用新高地

(四)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水平

12.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企计划。持续引导企业实施国家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型企业等重点企业贯标覆盖率,指导企业将知识产权管理贯穿研发、生产、销售等经营全过程,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深入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引导企业强化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大力开展知识产权运营,加快自主知识产权转化实施和许可转让,灵活运用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制度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支持企业实行专利开放许可,推动自主专利技术纳入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多渠道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和知识产权工作基础,建立分级分类培育体系,对企业提供“菜单式”政策支持和个性化服务指导,加快培育一批知识产权战略运用能力强、核心竞争优势明显的知识产权领军企业和优势企业,以“企业强”支撑“产业强”,带动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

13.深入实施地理标志产业促进工程。完善地理标志培育机制和政策体系,针对重点地理标志制定实施专项培育计划。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打造区域品牌和特色产品,推动地理标志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形成“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一体化发展产业链。加大地理标志产品宣传推广力度,利用互联网平台、社交平台等渠道,开展地理标志线上线下一体化宣传推介,擦亮“宿有千香”区域特色农产品金字招牌,打造一批以地理标志为核心的“特色小镇”“特色产业园”,探索地理标志特色产业与生态农业、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关联产业共同繁荣的“1+N” 融合发展模式,以高知名度地理标志带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创造条件积极申报建设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

14.加快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进一步畅通知识产权交易渠道,继续招引高水平知识产权运营机构来宿创新创业,支持社会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设立知识产权运营公司,为知识产权产业化提供专业化服务。围绕重点产业布局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整合产业、资本、 知识产权等各类资源,重点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激光装备、晶硅光伏等产业链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检索、数据分析、图谱绘制等专业化服务。

(五)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

15.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国(宿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申报与建设进程,持续优化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宿迁受理窗口、南京专利代办处宿迁工作站服务效能,打造宿迁市知识产权大数据公共平台,构建省、市、县三级资源共享、上线贯通、协同一致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16.推动市场化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推动专利代理、商标代理、版权服务等传统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吸引省内外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来宿发展。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创新,依托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出一批适应企业实际需求的知识产权服务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知识产权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探索发放知识产权服务券。加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力度,广泛集聚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优化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布局,形成知识产权各类服务有机衔接、相互联动的发展格局,建立知识产权服务联盟。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社会监督机制,加强行业自律,促进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健康发展。

17.深入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扎实推进专利、商标、版权质押融资,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协同合作,构建多样化知识产权融资模式,打造知识产权金融惠企直通车品牌。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纳入“苏科贷”“科技贷”风险补偿体系,引导更多金融机构运用知识产权质押实现增信增贷,有效缓解创新型企业、文化创意类企业融资难矛盾,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资本化。

(六)高效开展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

18.创新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启动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和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建设,培养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和实用人才。鼓励有关部门、教育机构、协会商会、学术团体等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大力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加快建设一批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高水平管理的高校和职业院校,支持设置知识产权专业开设知识产权课程。支持有条件的学校申报国家、省、市中小学教育试点学校,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工作。

19.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才和行政执法人才综合能力,重点突出专家型人才培。面向20条重点产业链和6+3+X产业举办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知识产权师专项培训班,启动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 “五年计划”。加强知识产权基础人才培养,鼓励初级、中级、高级知识产权师评定,支持专利代理师考证和执业,支持申评国家市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进一步细化市紧缺急需人才引进计划中的知识产权高端人才类型,实施知识产权高端人才的引进计划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纳入市“千人拔尖人才培养工程”

四、特色项目

(一)实施知识产权强链计划。围绕重点产业链特别是优势产业链,建立“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相关科研机构和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的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加强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积极应对事关行业发展的海内外知识产权纠纷,构建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的产业发展联合体,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以省级以上开发区、特色优势产业及相关企业为重点,实施专利导航工程,运用专利信息和情报分析方法,分析区域发展定位、产业竞争格局、企业经营决策和技术创新方向,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决策精准度和科学性,助推产业创新发展。

(二)开展知识产权护航中国酒都行动。创新成立市法学会酒类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会,强化酒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理论和实践研究。实施酒类企业高知名商标品牌、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引导创建“江苏精品”和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鼓励酒类企业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管理能力。申报和建设中国宿迁(食品包装)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构建预审授权审查确权、行政执法、调解仲裁、专业运营等全链条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建立宿迁市白酒市场打假整治部门协作机制,强化部门执法协作,统筹区域执法资源,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企业(人员)信息研判和精准执法。对酒类知识产权重大刑事案件,实行个案督办限时办结。建立酒类重点商标保护机制,设立专项维权援助基金,支持酒类企业依法维权。

(三)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惠企直通车行动。聚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全面摸排企业融资需求,破解其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强化与科技、金融监管等部门协作,通过开展多层次的项目路演、银企对接、入园进企等活动,推动金融机构开展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质押贷款业务,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投贷联动、投债联动等形式,最大限度发挥金融支持创新的作用,有效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新转化运用能力,力争每年支持30户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不少于4亿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作用,加大对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力度,加强部门协同、条线上下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各县区党委和政府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围绕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配套政策措施,确保本规划落地见效。

(二)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发展投入多元筹集和保障机制,各级财政设立知识产权专项经费,优化经费投入使用结构,鼓励和引导更多资金投向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知识产权运营、知识产权金融、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产业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优化等重点工作。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统筹用好知识产权专项资金,探索财政资源配置使用新模式,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的财政投入保障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各类基金增加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投入,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知识产权多元化投入体系。

(三)强化监督考核建立以知识产权为重要内容的创新驱动发展评价制度,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创新型经济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绩效考核机制。将强化知识产权相关工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探索建立经营业绩、知识产权和创新并重的国有企业考评模式。商务主管部门会同海关部门加强出口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处理企业出口相关事务的重要依据。

(四)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加强知识产权文化与传统文化、创新文化、法治文化、诚信文化深度融合,形成自觉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工程,推动知识产权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网络,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认知度。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宣传周、专利周、中国品牌日等主题宣传活动的影响力,加大知识产权宣传表彰力度,营造知识产权发展良好环境。

宿迁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宿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发展迈进的重要时期,是宿迁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治理水平、增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支撑“强富美高”全面小康新宿迁建设的关键阶段。为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发展水平,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支撑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根据《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江苏省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立足宿迁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宿迁市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为统领,紧贴地方发展需要,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聚力高质量发展,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助力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顺利完成了“十三五”时期知识产权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为“十四五”及中长期知识产权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知识产权宏观管理成效显著。在国家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实现了市、县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的历史性重构,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工作整体融入市场监管体系,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大格局初步形成。调整优化了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组成人员和工作职责,每年不定期召开全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研究部署知识产权重点工作;市委、市政府将“专利质量”“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企业新增发明专利”等指标纳入市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考核体系加以推进,先后出台《宿迁市专利奖励办法》《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宿迁市专利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全市上下更加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市、县两级知识产权经费投入较“十二五”翻了一番,基层知识产权工作力量也得到充实。截至2020年,全市创建江苏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示范县1个,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5个,江苏省版权示范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1个,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2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2个。

2.知识产权创造实现了量质齐升。不断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专利创造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推动了各县区、园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知识产权创造的激励政策,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从“十二五”末的9507件、5151件跃升至2020年的20680件、13960件,分别增长了1.8倍和1.7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1.17件增加到4.46件,增长了2.8倍;大力培育商标品牌,商标申请量、注册量从“十二五”末的5036件、3597件跃升至2020年的30759件和19716件,分别增长了5.1倍和4.5倍,有效商标注册量从13258件跃升至70365件,增长了4.3倍,全市万企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数达864.78家,居全省第7位,新增地理标志商标5件,累计达到12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9件;加快培育精品版权作品,引导和支持动漫、软件、文化创意等产业领域的优质版权创造,版权登记量快速增长,从“十二五”末的100件,跃升至2020年的11439件;打造一批区域特色农产品公共品牌,农产品地理标志达23件。

3.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更加优化。建立“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手段,重点领域监管、投诉举报为补充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知识产权监管模式知识产权执法队伍逐步稳定。推行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试点,办理专利纠纷裁决案件20件。探索知识产权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成立4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挂牌宿迁知识产权仲裁院。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初步建成,组建宿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服务功能延伸到三县两区,维权援助工作迈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知识产权审判进一步优化,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获批200万以下非技术类知识产权管辖权市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485件,其中民事案件2396件,刑事案件87件,行政案件2件。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412件,其中民事案件2325件,刑事案件85件,行政案件2件。

4.知识产权运用效果显著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全市新增知识产权贯标备案企业350户,累计达到600户,50余家企业承担省、市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评选出三届宿迁市专利奖,近80件在宿转化且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专利成果得到市政府表彰奖励,江苏斯迪克新材料有限公司获批承担省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项目,实现宿迁承担该项目零的突破;企业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占比分别达到83%86.5%,拥有有效发明专利企业数达768户。拥有注册商标企业1.3万户,农产品地理标志实现销售额47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48.8亿元。大力推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近30户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3.5亿元,较“十二五”期间翻了两番。

5.知识产权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市知识产权服务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本土主营专利代理机构达3家,外地在宿设立的分支机构9家,商标代理机构90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市本级成立了宿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挂宿迁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和维权援助中心牌子,建成了苏北首个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受理窗口,累计受理商标注册3692件,接受咨询14768人次,直接服务市场主体1800余户,设立版权工作站9个,形成了全市县区工作站全覆盖的版权服务网络,成立南京专利代办处宿迁工作站,宿迁成为苏北首个专利商标一窗通办的设区市。

6.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成果丰硕。建成宿迁市知识产权培训(宿迁学院)基地,培养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510人,培训企业知识产权高管320人次,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责人进行了知识产权轮训。全市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成绩斐然, 5所中小学获批江苏省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 5所中小学获批宿迁市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全市累计拥有专利代理师(执业)32人,省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10人,知识产权中高级职称人才15人。

(二)面临形势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知识产权各项工作得到快速发展,知识产权对区域发展的支撑、引领和保障作用得到了显著加强,但依然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客观地看,受产业发展层次不高、创新型企业不和高校科研院所匮乏等因素制约,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的不均衡发展问题仍还存在,高质量知识产权积累不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与知识产权保护需求之间仍有差距;知识产权运用还处在较低层次;知识产权服务规模、质量还有待提高;知识产权信用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

“十四五”时期,是宿迁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推进“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实现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宿迁知识产权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从国际层面来看,新一轮技术革命将带来全球发展格局的新变化,知识产权竞争将在全球竞争中发挥主导作用,知识产权将成为全球各国各地区最重要的发展要素之一。全国形势来看,知识产权将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将进一步加快,知识产权的稳健发展将成为各地方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从全省来看,我省正处在奋力建设科技强省、制造强省、开放强省、知识产权强省的新发展阶段,深化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积极构建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迫切需要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励创新的制度作用。从全市来看,我市已迈入工业化中期,将进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共同发展的加速期在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已经全面启动,6+3+X”现代产业体系和20条重点产业链培育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知识产权激励创新、保护创新支撑新型工业化的作用将得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引领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产品品牌化的价值将得以充分显现知识产权与信息化的赋能和驱动作用得以相互促进、充分融合知识产权促进城市集聚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能力作用将得以充分保障,宿迁知识产权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良机。

与此同时,国际知识产权竞争形势日趋激烈,国内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也为地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宿迁亟需解决好知识产权创新要素资源相对不足、市场主体知识产权保护需求日益增加、知识产权支撑区域发展的作用亟待释放等重点问题。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围绕为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贡献宿迁力量总目标,紧扣“把改革创新的基因注入现代化,谱写新时代春到上塘的传奇”总要求,以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为主攻方向,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标准保护、高效益运用、高水平服务,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竞争力,为宿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不断把“强富美高”新宿迁建设推向前进。

(二)基本原则

坚持高质量发展。把握稳中求进、以质为先的总基调,更加注重质量效率,优化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机制,健全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高效益知识产权转化运营机制,增强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能力,以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为目标,立足宿迁知识产权发展实际,开拓创新、先行先试,按照走在苏北前列、快于全省平均、领先区域发展、赶超全国梯队的要求,积极探索宿迁知识产权发展新思路、新举措,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有效衔接,推动形成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发展模式。

坚持融合发展。准确把握知识产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把知识产权放在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对外开放、风险防控、营商环境优化等大局中谋划推进,加强知识产权体系与科技创新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对外贸易体系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激励创新、打造品牌、规范市场秩序、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作用。

(三)发展目标

2025年,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特色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全国领先,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主要指标大幅增长,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显著提升,具备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的基本条件。

——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显著优化。市场监管体系下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职能清晰且合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有效运行,基层知识产权工作力量显著增强。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机制高效运行,议事能力显著提高。知识产权信用体系日趋完善,联合惩戒和奖励激励社会成效显著。新增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单位2个,新增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区域示范单位2个,新增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2个,新增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园区1个,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1个,试点园区1个,全市各县区、各省级以上开发区实现省级以上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全覆盖。

——知识产权创造稳量提质。以质量为导向的知识产权创造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各类型知识产权的创造与培育活力旺盛。区域重点产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增强,数量稳步增长,质量大幅提升。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翻番,达到2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发明专利企业占比超80%,万人一般作品登记量超过130件,万企拥有有效注册商标企业数达1200户,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超过28件,地理标志产品和商标达20件。

——知识产权保护生态体系营造取得实效。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格局得以全面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得到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绩效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司法保护、行政执法、调解仲裁、社会监督等不断完善,重点领域和新兴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取得新突破。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一批市内重点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共治体系初步建成。获批中国(宿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新增省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2家,成立知识产权非诉纠纷解决机构10,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85分以上。

——知识产权运用水平显著增强。知识产权成为打造自主可控产业体系的关键因素,成为区域龙头骨干企业上市融资、合作谈判、规模发展的重要指标,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率逐年增长,参与知识产权贯标企业数量再翻一番,累计达到1200户,年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到4亿元,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链打造12个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构建产业专利池,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一批高知名度商标品牌,围绕创意、动漫、文旅等区域特色,挖掘一批优质版权资源,围绕区域特色农产品,打造享誉国内外的农产品公共品牌

——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以中国(宿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为统领,持续优化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宿迁受理窗口、南京专利代办处宿迁工作站服务效能,打造宿迁市知识产权大数据公共平台,构建省、市、县三级资源共享、上线贯通、协同一致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知识产权市场化服务竞相发展。招引1个高水平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落户宿迁,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再翻一番,达到20家,全市专利代理率超90%商标代理机构良性发展,探索建设12个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全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亿元。

——知识产权人才与宣教工作取得新突破。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不断优化,全市知识产权人才梯队不断完善建设3所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职业院校)和23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研究中心,新增2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30所市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学校。组织中小微企业参训2000人次,培训重点产业链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知识产权师1000人次,新增知识产权骨干人才100人。知识产权宣传工作常态化、多样化发展,推动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社会氛围

宿迁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核心指标

分类

核心指标

单位

2020年

2025年目标

知识产权产出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4.46

10

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1.03

2

万人一般作品登记量

80

130

地理标志数量(三类)

28

45

知识产权管理

万企拥有有效注册商标企业数

800

1200

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备案数

600

1200

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

80

>85

“正版正货”示范街区

5

10

知识产权运用

产业知识产权联盟

0

2

年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

亿元

1.2

>4

知识产权服务

专利代理机构数量

12

20

专利商标代理率

%

80%

>90%

知识产权人才

知识产权培训基地

0

>2

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

0

3

省、市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

示范学校

3/5

5/30

中小微企业和重点企业培训

人次

800/500

2000/1000

三、主要任务

(一)持续优化知识产权政策和管理体制机制

1.优化完善全市知识产权激励政策。整合完善市本级知识产权激励政策,设置市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形成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闭环,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全链条;各县区根据各地实际,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力争全市各级财政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同比十三五再翻一番,达到5000万元左右。

2.优化知识产权管理机制体制。充分发挥省市场监管局与市政府工作会商机制作用,争取各方支持,不断优化市场监管体系下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强化市、县知识产权议事协调机构建设,定期召开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研究讨论知识产权领域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形成共同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的良好氛围;充实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事业单位力量,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职责,在市、县市场监管事业单位改革中,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

3.强化区域知识产权试点示范。打造知识产权强县强区,加大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示范县区工作推进力度,以知识产权与县域创新发展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为着力点,以知识产权改革和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县域知识产权宏观管理能力和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力争全市三县两区都建成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示范县(区)。打造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加强园区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园区开展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整合知识产权管理职能,明确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集中管理机构,完善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力争全市7个开发区全部进入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序列,新增2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力争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园区取得突破。

(二)大力推进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

4.大力培育高价值专利深入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围绕重点培育的20条产业链建设20家左右市级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持续开展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专利布局,推动重点产业关键技术自主专利权大幅提升,打造一批产学研服联合培育高价值专利示范样板。继续做好宿迁专利奖的申报与评审工作,完善专利奖评审标准,凸显专利质量导向,并适当增加奖励数量,适当提高奖励力度。建立重大创新载体挂钩联系制度,推动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信息资源、服务资源向重大创新载体汇聚,围绕创新研发活动开展针对性指导服务,推动重大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高价值专利。

5.大力培育高知名度商标品牌。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持续推进“一企一标”“一社一标”工程,提升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型企业的注册商标拥有率。鼓“走出去”企业商标先行,在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申请注册国(境)外商标,出口销售品质优良的自主品牌产品。实施商标品牌价值提升工程,支持企业加大商标品牌策划和经营力度,通过加强自主创新、质量管理、市场营销、文化建设等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商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健全产业集群品牌培育机制,引导有关组织围绕宿迁特色产业申请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打造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区域公共品牌。完善“宿迁精品”标准体系、评价机制和认证制度,打造宿迁质量品牌形象。持续开展“宿有千香”等自主品牌产品展销活动,提升宿迁品牌在国内外的市场认可度和影响力。

6.大力挖掘优质版权资源。继续抓好一般作品著作权免费登记工作,提高作品登记数量和质量。鼓励各类作品及时登记,运用时间戳、区块链等新技术提高作品登记效用,实现快登快查。鼓励文化内容和工业制造两大领域的原始创作和衍生开发,对优秀作品创作和宣传推介活动给予支持,促进优秀版权作品和版权产品不断涌现,打造一批精品版权

7.大力培育其他高价值知识产权。在先进存储、先进计算、高端封装测试、关键装备材料、新一代半导体技术等领域建设创新平台,支持集成电路企业、软件企业进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软件著作权登记,推动重要行业和重点领域使用正版软件。实施优质农作物和林木新品种培育计划,支持水稻、小麦、棉花、玉米、大豆、蔬菜等主要农作物和林木新品种选育。

(三)严格知识产权保护

8.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制定《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明确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举措和制度保障健全联席会议机制,强化部门协作,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专项基金聚合知识产权保护动能。深化知识产权民行刑“三合一”审判机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协作机制,参与和推动长三角地区、淮河生态经济区、淮海经济区知识产权保护的协作和一致行动。   

9.构建更加严密高效保护体系。推进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科学合理适用,严厉打击知识产权恶意诉讼、虚假诉讼完善行刑衔接、行纪衔接制度,限时督办知识产权重大刑事案件,加大知识产权刑事犯罪打击力度。健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系,全面推行知识产权“双随机 一公开”监管制度和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制度。构建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政企合作模式,加大线上线下源头追溯和打击力度。编制海外维权应对指南,指导企业建设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体系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应用,探索云存证技术、技术调查官的引入和运用。

10.完善更加便捷社会共治体系。申报和建设中国(宿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支持各地设立县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创建市、县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为权利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鼓励行业协会商会成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与法院开展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支持仲裁机构建设知识产权仲裁业务平台,完善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规则,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纠纷仲裁。指导电子商务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建立企业、行业和产业园区知识产权专员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知识产权社会治理。

11. 健全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加强对知识产权领域的恶意抢注、恶意侵权和恶意诉讼等失信行为的防控和惩戒,依法归集知识产权行政监管、行政裁决、行政处罚和司法审判等信息,健全知识产权失信惩戒和信奖励机制。培育版权示范单位、版权示范园区(基地),推动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引导商贸街区专业市场“正版正货”承诺推进计划加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的培育力度,积极创建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园区)和保护示范区,构筑知识产权信用新高地

(四)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水平

12.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企计划。持续引导企业实施国家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型企业等重点企业贯标覆盖率,指导企业将知识产权管理贯穿研发、生产、销售等经营全过程,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深入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引导企业强化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大力开展知识产权运营,加快自主知识产权转化实施和许可转让,灵活运用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制度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支持企业实行专利开放许可,推动自主专利技术纳入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多渠道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和知识产权工作基础,建立分级分类培育体系,对企业提供“菜单式”政策支持和个性化服务指导,加快培育一批知识产权战略运用能力强、核心竞争优势明显的知识产权领军企业和优势企业,以“企业强”支撑“产业强”,带动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

13.深入实施地理标志产业促进工程。完善地理标志培育机制和政策体系,针对重点地理标志制定实施专项培育计划。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打造区域品牌和特色产品,推动地理标志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形成“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一体化发展产业链。加大地理标志产品宣传推广力度,利用互联网平台、社交平台等渠道,开展地理标志线上线下一体化宣传推介,擦亮“宿有千香”区域特色农产品金字招牌,打造一批以地理标志为核心的“特色小镇”“特色产业园”,探索地理标志特色产业与生态农业、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关联产业共同繁荣的“1+N” 融合发展模式,以高知名度地理标志带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创造条件积极申报建设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

14.加快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进一步畅通知识产权交易渠道,继续招引高水平知识产权运营机构来宿创新创业,支持社会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设立知识产权运营公司,为知识产权产业化提供专业化服务。围绕重点产业布局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整合产业、资本、 知识产权等各类资源,重点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激光装备、晶硅光伏等产业链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检索、数据分析、图谱绘制等专业化服务。

(五)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

15.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国(宿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申报与建设进程,持续优化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宿迁受理窗口、南京专利代办处宿迁工作站服务效能,打造宿迁市知识产权大数据公共平台,构建省、市、县三级资源共享、上线贯通、协同一致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16.推动市场化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推动专利代理、商标代理、版权服务等传统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吸引省内外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来宿发展。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创新,依托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出一批适应企业实际需求的知识产权服务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知识产权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探索发放知识产权服务券。加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力度,广泛集聚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优化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布局,形成知识产权各类服务有机衔接、相互联动的发展格局,建立知识产权服务联盟。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社会监督机制,加强行业自律,促进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健康发展。

17.深入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扎实推进专利、商标、版权质押融资,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协同合作,构建多样化知识产权融资模式,打造知识产权金融惠企直通车品牌。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纳入“苏科贷”“科技贷”风险补偿体系,引导更多金融机构运用知识产权质押实现增信增贷,有效缓解创新型企业、文化创意类企业融资难矛盾,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资本化。

(六)高效开展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

18.创新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启动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和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建设,培养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和实用人才。鼓励有关部门、教育机构、协会商会、学术团体等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大力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加快建设一批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高水平管理的高校和职业院校,支持设置知识产权专业开设知识产权课程。支持有条件的学校申报国家、省、市中小学教育试点学校,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工作。

19.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才和行政执法人才综合能力,重点突出专家型人才培。面向20条重点产业链和6+3+X产业举办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知识产权师专项培训班,启动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 “五年计划”。加强知识产权基础人才培养,鼓励初级、中级、高级知识产权师评定,支持专利代理师考证和执业,支持申评国家市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进一步细化市紧缺急需人才引进计划中的知识产权高端人才类型,实施知识产权高端人才的引进计划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纳入市“千人拔尖人才培养工程”

四、特色项目

(一)实施知识产权强链计划。围绕重点产业链特别是优势产业链,建立“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相关科研机构和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的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加强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积极应对事关行业发展的海内外知识产权纠纷,构建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的产业发展联合体,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以省级以上开发区、特色优势产业及相关企业为重点,实施专利导航工程,运用专利信息和情报分析方法,分析区域发展定位、产业竞争格局、企业经营决策和技术创新方向,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决策精准度和科学性,助推产业创新发展。

(二)开展知识产权护航中国酒都行动。创新成立市法学会酒类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会,强化酒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理论和实践研究。实施酒类企业高知名商标品牌、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引导创建“江苏精品”和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鼓励酒类企业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管理能力。申报和建设中国宿迁(食品包装)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构建预审授权审查确权、行政执法、调解仲裁、专业运营等全链条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建立宿迁市白酒市场打假整治部门协作机制,强化部门执法协作,统筹区域执法资源,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企业(人员)信息研判和精准执法。对酒类知识产权重大刑事案件,实行个案督办限时办结。建立酒类重点商标保护机制,设立专项维权援助基金,支持酒类企业依法维权。

(三)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惠企直通车行动。聚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全面摸排企业融资需求,破解其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强化与科技、金融监管等部门协作,通过开展多层次的项目路演、银企对接、入园进企等活动,推动金融机构开展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质押贷款业务,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投贷联动、投债联动等形式,最大限度发挥金融支持创新的作用,有效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新转化运用能力,力争每年支持30户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不少于4亿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作用,加大对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力度,加强部门协同、条线上下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各县区党委和政府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围绕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配套政策措施,确保本规划落地见效。

(二)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发展投入多元筹集和保障机制,各级财政设立知识产权专项经费,优化经费投入使用结构,鼓励和引导更多资金投向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知识产权运营、知识产权金融、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产业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优化等重点工作。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统筹用好知识产权专项资金,探索财政资源配置使用新模式,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的财政投入保障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各类基金增加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投入,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知识产权多元化投入体系。

(三)强化监督考核建立以知识产权为重要内容的创新驱动发展评价制度,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创新型经济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绩效考核机制。将强化知识产权相关工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探索建立经营业绩、知识产权和创新并重的国有企业考评模式。商务主管部门会同海关部门加强出口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处理企业出口相关事务的重要依据。

(四)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加强知识产权文化与传统文化、创新文化、法治文化、诚信文化深度融合,形成自觉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工程,推动知识产权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网络,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认知度。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宣传周、专利周、中国品牌日等主题宣传活动的影响力,加大知识产权宣传表彰力度,营造知识产权发展良好环境。

相关信息